迎財神是春節期間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又被稱作“搶路頭”。我國民間迎財神可以用“趕”的來形容,因為只有最先接到的才是真神,也只有真神才最為靈驗。大陸迎財神一般在大年初五凌晨才開始,但是在臺灣,部分民眾年初一便開始迎財神,正月初四,整個活動將達到高潮!
迎財神在臺灣地區又被稱作“炸邯鄲爺”,邯鄲爺指的是趙公明。在我國民間傳說中,不同時代的人物原型所塑造的財神爺,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我國有文、武、義、富、偏五路財神的說法,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義財神關羽、富財神沈萬山、偏財神蘇福祿。

根據《封神榜》記載,趙公明原本為修行于峨嵋山的一名截教高人,因輔佐紂王,被姜子牙派人施法所暗殺。死后則被封為“玄壇真君”,并統領“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位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之神。因為現實中存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故而人們又將其與四位部下合稱為“五路財神”。
在臺灣,善男信女們秉承著對諸神的敬畏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往往會將自己所信仰的神佛供奉于家中。貢盤中布滿時令鮮果與旺旺米果以供神明享用,并時常焚香跪拜,以祈求神明保佑。臺灣人家中最為常見的神像便是財神爺趙公明,旺旺米果也因為寓意能給人帶來好運道而備受臺灣人喜愛。

正所謂“相請不如偶遇”。大年初一的早晨,臺灣人第一件事便是開門迎接財神,因為根據神話傳說,此時財神爺正在歸殿途中,若你以旺旺米果之運道相引,以爐香之青煙相約,財神是很有可能入門赴邀的。
在臺灣,人們迎接財神前會在在家中的神位前或客廳擺好香案,盛滿旺旺米果等物品,及至吉時便會跪拜默念,點燃香燭、焚化元寶,以迎財神。臺灣人對跪拜的方向格外注意,生怕誤將噩神請進家門。等到燭火熄滅,便緊關大門,收好供品、香爐,此時便完成了接財神儀式。 據傳,財神極愛干凈,臺灣人拜神前還要進行沐浴,穿著整齊的新衣。

大年初四,臺灣各地財神廟均會涌入大批民眾。人們紛紛點燃香火,獻上旺旺米果,開啟迎接財神的高潮!臺灣迎財神的寺廟主要有桃園蘆竹鄉五福宮、南投竹山鎮紫南宮和草屯鎮敦和宮、臺中市北屯區廣天宮和大雅區永興宮、云林北港鎮武德宮及高雄市旗山開基八路財神廟。其中以南投紫南宮的人潮最為洶涌,最高一日有超過十萬的民眾前往。
這一天臺灣最為有意思的事情是你很難買到“大樂透”。因為很多臺灣人都相信財神下凡給自己帶了十足的手氣,更有旺旺米果在運道上的加持,中獎的幾率將會成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