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79周年 盧溝橋舊貌
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新的經濟危機。為了緩和危機,繼續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日本帝國主義者制造了盧溝橋事變,向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七七事變”79周年 舊橋遺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頭一聲槍響,驚醒了全體中國人民。那一夜,盧溝橋的日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竟開始攻擊中國駐軍,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79年前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今天又到7月7日,讓我們回顧歷史,銘記歷史,緬懷那些為祖國、為人類的和平事業英勇獻身的仁人志士。
駐守北平宛平城的中國軍隊奔赴盧溝橋抵抗日軍
盧溝橋位于北京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從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8點鐘,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盧溝橋事變半景畫
駐防在盧溝橋一帶的29軍,原是西北軍馮玉祥的舊部。這支部隊擅長刀術,每個戰士都身背一口大刀。每當日寇接近陣地時,戰士們就躍出戰壕,掄刀同敵人搏斗。日本軍隊集中火力連續猛攻盧溝橋石橋和平漢路鐵橋,鐵橋曾一度失守,駐守鐵橋的一個連僅4人幸存,其余全部壯烈犧牲。29軍將士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經過4小時激戰,又從日寇手里奪回了鐵橋。永定河畔的戰斗整整進行了一晝夜,幾百具日軍的尸體橫臥在盧溝橋頭,而中國守軍卻一直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1937年7月10日,中國抗日紅軍第四軍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盧溝橋的炮聲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出通電,呼吁:"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抗戰救國運動風起云涌。工農大眾和各界愛國人士以募捐、勞軍、宣傳等各種方式積極支援抗日前線。但國民黨政府卻推行一條消極的抗戰路線,他們不敢動員民眾,在日軍的大規模進攻面前猶豫動搖,致使北京、天津等地在7月底相繼淪陷。
“七七事變”79周年 日本炮轟宛平城
由于全國人民要求抗戰的壓力,以及日軍的侵略嚴重損害了英、美的在華利益,直接威脅到蔣介石等四大家族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于8月中旬發表《自衛宣言》,起來抗戰,并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同時,南京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不久以后,南方各地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抗日戰爭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從此,一場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堅力量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七七事變”79周年 在盧溝橋頭防御工事內的中國士兵
“七七事變”79周年 日軍在盧溝橋設立的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