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甘草片因其價格低廉,止咳效果明確,為很多呼吸科病人所選用。但是大家知道這個復方甘草片長期服用會上癮嗎?下面Mshishnag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下復方甘草片會上癮的相關消息。【復方甘草片會上癮嗎?復方甘草片有哪些成分功效哪里可以買到】

復方甘草片的成癮成分為阿片粉,大量服用易成癮。南都記者 陳杰生 攝
南都訊記者 復方甘草片是一種鎮咳藥物,廣州男子阿良(化名)卻濫用成癮,最高峰時每天要服500片,副作用隨之而來,他年紀輕輕就得了高血壓,工作懶散,因此丟了工作。據悉,復方甘草片的成癮成分為阿片粉,大量服用易成癮,已被列入處方藥管理。
一男子吃復方甘草片成癮
阿良今年30歲,原在一家IT企業從事技術工作。2012年他有次因感冒到藥店買了一瓶復方甘草片吃,此后上癮。“那一次停藥后,發現自己拉肚子,服用甘草片后居然就不拉了。”阿良說,一開始時他服用復方甘草片能感覺到一種輕松感,“感覺工作變得更加專注了”。他逐漸增加劑量,最高峰時一天要吃5次,“白天服一瓶,晚上服4瓶,每瓶有100片,一天能吃上500片”。5年來,他購買復方甘草片花費達數十萬元。
“曾想過戒,但是戒的時候非常難受,跟吸毒的戒斷反應一樣,會全身起雞皮疙瘩,流眼淚,有蟻爬感。”阿良說,濫用藥物時間久了,副作用隨之而來,他在工作時覺得力不從心,精神渙散。最近,他的手腳開始變得麻木,一度不能動彈,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缺鉀嚴重,而且年紀輕輕竟得了高血壓。因為工作懶散,他被公司解雇了。他下決心戒掉濫用甘草片的惡習,近日,他到醫院尋求治療。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理科主任王曉麗介紹,阿良入院時體檢的血液指標檢出有多項異常,出現低鉀、高血壓的癥狀,目前已對他進行了身體損傷的修復。而對于阿良濫用復方甘草片形成的嚴重戒斷反應,王主任表示,目前,阿良仍在使用替代藥物,未來會使用超快速全麻脫毒進行進一步治療。
復方甘草片成癮
成分是阿片粉
據王曉麗介紹,復方甘草片中引起成癮的成分是阿片粉,每片復方甘草片里大約有4mg的含量。
“阿片本來在中樞性鎮咳方面效果很好。”王曉麗說,但是大劑量服用就有可能出現成癮的反應。“每個人上癮的量不一樣,有人服用很大量沒關系,有人很小的量就成癮了。濫用這種藥物,前期可能會感覺興奮,但是后期則會焦躁易怒,甚至會產生幻覺妄想。此外,因為甘草片有除鈉排鉀的作用,濫用藥物者會出現低鉀癥狀,導致乏力、高血壓,嚴重者會引起生命危險。”
王曉麗提醒,對于這類可能會引起成癮的藥物,要按照醫生處方和藥品說明書用量,不能隨意加量,如果停藥后出現不舒服,可以去咨詢醫生是否已形成戒斷反應。
復方甘草片
被列入處方藥管理
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的食藥監局進一步加強含可待因復方口服溶液、復方甘草片和復方地芬諾酯片購銷管理。在藥品零售環節,上述藥品列入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處方藥管理,嚴格憑醫師開具的處方銷售。
日前,南都記者走訪了海珠區3家藥店和番禺區一家藥店發現,大部分藥店均要求出具醫生處方方可購買。海珠區石溪村的兩家藥店銷售人員均稱,復方甘草片需要憑醫生開出的處方購買。番禺一家藥店的銷售人員稱,復方甘草片是處方藥,需要店里的職業藥師開藥,而且會登記顧客的身份證信息,一次開出的藥量不會超過3天。在海珠區工業大道也有一家藥店稱,復方甘草片是處方藥,要登記身份證方可購買。
復方甘草片易成癮,長期服用需小心
復方甘草片因其價格低廉,止咳效果明確,為很多呼吸科病人所選用,特別是有些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會把它作為常備藥物。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類藥物具有成癮性,長期服用會損害健康。據報道,一位病患因慢性支氣管炎反復咳嗽,自行連續服用半個月復方甘草片,后來若不及時服藥就會出現全身乏力、煩躁焦慮、流淚流涎、劇烈咳嗽等癥狀,而服藥后,上述癥狀就很快消失。這就是一種藥物成癮現象。

專家指出,甘草片雖然作為鎮咳的經典藥,被廣泛使用,但2005年已經將其列為處方藥,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復方甘草片成分為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腦、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鈉。其中,阿片可通過抑制咳嗽中樞起到止咳的效果,但它也是一種易使人體引起依賴性(成癮)的藥物,它能快速進入人的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刺激多巴胺(能使大腦興奮的物質)快速增加、釋放,讓人產生欣快感。但長期反復使用含有致癮成分的藥物后,人體會逐步適應具有一定藥物濃度的環境,并產生耐受,需要逐漸加大劑量才能再次感受到藥物“有效”,表現出一種強迫要連續或定時用藥的行為。使用的時間愈長,依賴性便愈大。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按照醫囑服藥,自己給自己治病,尤其是隨意加大劑量和延長藥物的服用時間,甚至長期服用,會逐漸對這類藥物產生生理和心理的依賴性。
專家特別提醒,長期服用甘草片不僅可能導致對該藥物的依賴性,過量服用還會產生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尤其對呼吸中樞最顯著,嚴重時可導致呼吸抑制,搶救不及時會造成生命危險。因此,在使用復方甘草片治療咳嗽時,還需向醫生詢問清楚,按醫囑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