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蚌埠一4歲女童失蹤兩天,后被發現埋在施工路面下的新聞引起了關注。央廣網記者從蚌埠市公安局處獲悉,根據最新的檢測結果,基本排除女童被他殺的可能,屬于施工中導致的意外事故。

▲女孩被埋的路面
有大V稱女孩可能遭遇了“打生樁”,相傳這個方法是由魯班提出的。當人們在一處地方動土時破壞風水,觸怒冤魂,以致建造時出現意外,魯班便教人們把兒童生葬在工地上用作鎮邪,確保工程順利。

▲微博網友的留言
但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將女童被埋說成是“打生樁”,迅速遭到了多方辟謠。
“打生樁”確實存在,最早出現在夏朝。在河南鄭州二里頭文化的古城遺址,地基中曾發現用作奠基的嬰兒遺骸,專家推測就是最早的“打生樁”。但是春秋時期的魯班怎么穿越到夏朝去提出活人獻祭?
不過從這次事件也可以看出“打生樁”傳說具備的強大生命力。其傳說至今仍在網絡平臺上流傳著。

▲知乎和貼吧的網友留言
2006年在香港何文田公主道的一個水管工程,曾發現大量的兒童骸骨,有傳就是昔日的“生樁”。

“打生樁”屬于活人獻祭的一種。活人獻祭在現代人看來愚昧又殘忍,但殺死活人祭祀神明的儀式在人類歷史上并不鮮見。
|中國:不能解釋的事情,就祭祀看看吧|
古人對于人祭的方式有嚴格的規定,大致分血祭、人祭、人頭祭。
丨血祭
血祭,又稱紅祭或生血祭,有一種被稱為“大紅祭”的,專指殺活人來作為犧牲以祀神。
《周禮·大宗伯》說:“以血祭祭社稷。”血祭的方法,據清人金鶚在《求古錄·燔柴瘞埋考》中解釋:“血祭,蓋以滴血于地,如郁鬯(酒)之灌地也。”
用人血作祭品在中國歷史里并不少見,如佤族就有獵人頭作祭品的習俗,認為獵人頭血摻以灰燼和谷種播進地里,能促進谷物的生長。
丨活人祭
以人做祭品祭獻神靈,古書稱“用人”,后世稱“人祭”。這種方式不僅出現在原始宗教中,在往后發展階段的宗教中也出現過,殘暴至極。
人祭起源于原始社會的部落戰爭。戰爭所獲的俘虜中,女性可供玩弄、繁育后代,兒童可能被收養入族,而成年男子都被殺祭神靈。
商代的人祭之風熾盛,其用人之多,手段之殘,不僅有大量卜辭記述,而且有考古遺跡證明。

▲侯家莊HPKM1001大墓,南墓道無頭肢體殉葬坑
1934-1935年,在現今的河南安陽挖掘出1438座小型墓葬,除了少數是陪葬墓之外,絕大多數都是祭祀坑。
這些殉人的性別男女皆有,也有幼童。女性大多在20-35歲之間,幼童則在6-12歲之間,而男性皆為青壯年,年齡大多在20-35之間,且肢體的破壞極為明顯,全部都采取肢解、砍頭的形式,少數被腰斬,也有砍斷手、腳掌或是截肢的情況。
據記載,人祭的形式有火燒、水溺、活埋、刺喉瀝血和砍頭,甚至于把人剁成肉,蒸為肉羹。
春秋時代的人祭現象雖不象商代那樣殘不忍睹,但也并不罕見。《左傳·昭公十年》載:魯國季平子“用人于亳社”。《昭公十一年》也記述“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雎之社”。《史記·秦本紀》也說秦穆公“將以晉君祠上帝”。
人作為祭品的另一現象是為男性神明供奉美女。為了滿足想象中的神靈貪戀女色的欲望,產生了以美女為祭品的習俗。戰國時魏國鄴地“河伯娶親”的鬧劇就是有力的證明。

▲民間傳說“河伯娶親”插畫
人祭中還有以童男童女祭神靈的現象。以童年人體作祭品,一是由于童體肉嫩,二是基于“神仙喜歡兒童”的猜想——兒童天真無邪、純潔無瑕,這正與仙家凌空御風、長生不老的追求相關聯。
丨人頭祭
人頭祭指在祭祀之前,將人頭割下來置于銅甗中蒸煮至煮熟后祭祀,或者是在煮人頭的時候祭祀,這是祭祀活動中最殘忍的形式之一。

▲安陽殷墟,侯家莊M260,人頭殉葬祭祀坑
出現人頭祭還有一種原因,據史料記載,商朝人在戰勝敵對部落后,會將敵方首領的頭顱割下放在青銅器中蒸煮以祭祀祖先。
另根據甲骨文卜辭所知,商王為了出征的順利,在出征前還要殺人祭祖、祭兵器;他們凱旋回來后,還要再次祭祖,以給祖宗呈捷報。

▲安陽殷墟,祭祀坑的人頭標本
|中美洲活人祭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
關于活人祭祀,最滿足人們獵奇欲的莫過于中美洲的阿茲特克文明。在谷歌、百度輸入“活人獻祭”時,第一條都是“阿茲特克活人獻祭”,其人祭規模是世界之最。
1486年,特諾奇蒂特蘭大金字塔落成時,統治者下令把兩萬多名俘虜抬到祭壇上,挖出心臟祭祀太陽神,接著把心臟丟入一尊石頭神像所持容器中,再把尸體拋下臺階。

▲特諾奇蒂特蘭大金字塔復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