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潘粵明領銜主演的網劇《白夜追兇》繼豆瓣9.0高評分之后,播放量再破5億,收獲了眾多網友的好評點贊后,劇情也是一周比一周更具張力,緊湊的節奏,令人欲罷不能。在劇情的熱播之余,劇方也終于發布了尹姝貽的原創主題曲《白夜》的MV,好聽的旋律加上貼合劇情的歌詞,為《白夜追兇》再添亮點。
《白夜追兇》講述了由潘粵明主演的雙生兄弟被卷入一場一家五口滅門慘案,作為刑偵支隊隊長的哥哥關宏峰為了洗脫弟弟殺人罪名,在查明滅門案真相的過程中,兄弟二人協助警方屢次偵破重大案件的故事。劇集已經播出了三周的時間,令人意想不到的案件進展也愈發精彩,案件中鋪陳的線索更是耐人琢磨,只是每周更新的劇集太少,令網友大呼看不過癮,以致于連片尾曲都不能放過。

在劇中潘粵明一人分飾兩角,雙胞胎兄弟,但二人性格迥然不同,哥哥沉穩老練,心細如絲,弟弟是退伍軍人,大大咧咧,敢作敢為。

因為劇情需要,二人經常要互換身份,劇情也并不是每次都會交代誰是誰,但觀眾卻很容易判斷出誰是誰,這不僅是編導的細致,更是潘粵明演技的精致,如此穩健的演技,在國內一線男演員中恐怕也找不出幾個。
《白夜追兇》的劇情已發展快到高潮部分了,整個故事的最終情節也當案件破獲而終,幕后boss究竟是誰呢?

津港支隊最大的頭目顧局可能是關宏宇滅門一家五口的幕后最大boss!
因為關宏峰執行抓捕販毒的誤殺了伍玲玲,其實伍玲玲是顧局的女兒,顧局為了替女兒報仇,設計了關宏宇滅門慘案,其實真正想殺的是關宏峰,陰差陽錯讓雙胞胎弟弟關宏宇做了替罪羊。

顧局和伍玲玲的關系與劉長永和周舒彤的關系一樣都是夫妻離婚把女兒判給妻子。
海港支局韓彬的父親韓松閣是顧局的一個總策劃師,因為認識的關系,以前韓松閣和顧局是關宏峰和周巡一類關系,顧局女兒被殺害后,他就籌劃陷害關宏峰,大體的陷害情節都是由韓松閣策劃的,計劃實施完韓松閣就退出了。
白夜追兇網劇幕后boss是顧局證據:

由于案情的步步跟進,顧局又讓手下慢慢施展變動的計劃,顧局——幕后最大的涉黑boss。
再說說劉長永,為了抓葉方舟,最終被葉方舟殺死,周舒彤知道父親死亡的消息痛苦欲絕,后在周隊和關宏峰的追捕下,周舒彤把葉方舟槍斃了。

關宏峰和關宏宇,韓彬等同伴的齊心協力最終挖出顧局是殺害2·13慘案的幕后boss、韓彬的父親韓松閣是2·13慘案謀劃者,2·13事件結束后,韓松閣也退了警局,后不久釋放。
結局關宏峰和劉音在了一起,開啟了酒吧生意,黑暗恐懼癥也好了。關宏宇和高亞楠也都離開了警局,周舒彤接替了他父親的工作,周巡坐上了局長的位置!
大家覺得這個結局怎么樣?
豆瓣9.0”“燒腦”“黑馬”......這些關鍵詞頻頻出現在網劇《白夜追兇》的影評中。周圍在追劇的朋友幾乎每天都在討論劇情走向、角色設定、演員演技。即使沒了上星頻道平臺的支撐,這部劇依然可以造就出網絡空間中“萬人空巷”的無形神話。不得不承認,《白夜追兇》很爭氣,這也讓觀眾很服氣。
可問題來了。《白夜追兇》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這部劇到底配不配9.0的高分?今天就為你一一揭曉。
籌備:為過審捏把汗
《白夜追兇》終于在8月30日如期上線。時間回到去年10月,《白夜追兇》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即將開拍。該劇講述了前刑偵支隊隊長關宏峰為了洗脫弟弟關宏宇的殺人罪名,一路破獲多起案件的故事。
可某天早上醒來,團隊卻收到了《余罪》《滅罪師》《暗黑者2》等一系列罪案題材網劇下線的消息。這是繼去年年初《盜墓筆記》《心理罪》等網劇下線后,對大批網劇的又一次審查。
導演王偉一時有點懵,被下架的作品中《心理罪》《滅罪師》都是他們制作的,一時間能不能開拍成了問題。最后還是導演給出了建議:“能不能拍咱也說不淮,拿給金盾看一下吧。”
于是,團隊將《白夜追兇》的劇本送到了金盾影視文化中心。金盾評估后的回復是:整體故事沒問題,幾個小細節調整一下。這才讓團隊鬆了口氣,安心開拍。
劇情:雙胞胎的人物設定引人入勝。
相信看過該劇的觀眾對第一起分尸案件裡兄弟二人勇斗亡命歹徒的場景記憶猶新。
《白夜追兇》最特別的地方在于雙胞胎主角的設定。潘粵明一人飾演關宏峰關宏宇雙胞胎兄弟,弟弟是因一家五口滅門案被通緝的A級殺人犯,哥哥則是當地警隊能力擔當,滅門案發弟弟藏身哥哥家,哥哥辭去公職轉任破案顧問,兩年后,兄弟倆開始鋌而走險,你白天我黑夜地換著當警局“關隊長”,伺機追查滅門案。
如何能讓故事好看?除了講故事的方式外,便取決于案件本身的獵奇程度。但操作過幾部罪案劇后,他發現所有罪案劇都是死人、破案,破案過程也無非是指紋、物証,難以再突破。
“要想突破,隻能大開腦洞,大開腦洞就存在一個問題,尤其是罪案劇,他的邏輯性。一旦腦洞開大了,邏輯很難往回圓,甚至圓不回來,因為壓根就不合理。”導演王偉說。
看過劇本后,“雙胞胎”的人物設定以及故事、案件的生活化、“接地氣”讓王偉眼前一亮:“雙胞胎互換身份的設定在國內很少見,基于這個基礎,即使不是罪案劇,它也會是個很好的故事。”
顯然,《白夜追兇》不是典型的罪案劇。比起破案抓兇手,哥哥與弟弟白夜交替的主線更吸引人。觀眾會隨著劇情擔憂弟弟會不會穿幫,究竟是誰陷害的弟弟,哥哥與周巡之間亦敵亦友的關系也是一大亮點。
突破:不一樣的罪案劇——挖掘人性
通過罪案劇本身,去挖掘人性,是這部劇也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所以整部劇的節奏并不快,團隊在每個人物內心的刻畫上下了很多功夫。彼此間時時刻刻懷疑的眼神、動作。拋開犯罪技法的描述,罪案題材的本質是什麼?導演認為是“觸動人反思,來改變這個社會”。
在罪案劇中,人性有多惡,怎麼惡,都不需要過多展示和討論,沒有必要。“人長時間在同一個環境下,會產生莫名的想法,要不殺人,要不自殘。人一定要分散精力的,不能過度集中。”
主演:他為“追兇”推掉了“陳俊生”
因為《白夜追兇》,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潘粵明。這段時間他的爆發,不僅體現在被網友調侃“是不是有個弟弟叫潘粵暗?”,還有打趣自己的“身價漲個一塊兩塊問題不大”。
為了出演《白夜追兇》,潘粵明婉拒了《我的前半生》“陳俊生”這一角色的邀約。放棄了大熱角色,潘粵明成功演繹了這部高分國產劇,刷新了廣大影迷對國產劇的認知。
十幾年前,潘粵明最深入人心的角色類型:玉面書生,翩翩公子。他出道早,起點高,外形和靈性都不錯,和黃磊一樣,生就一張文藝小生臉。那時候,電影、電視劇方面,他的資源都相當好。然而潘粵明有好幾年,幾近淡出公眾視野。
上一次潘粵明引起熱議的影視劇作品,是《唐人街探案》,他把一個陰郁頹喪的中年兇手,詮釋得令人脊背發寒。
潘粵明覺得,難得遇上特喜歡的角色,所以對《白夜追兇》頗為珍惜。由于角色設定是雙胞胎,剛一進組,潘粵明先演了兩個禮拜的獨角戲。100多天的拍攝,1000多場戲,基本是日夜顛倒,天天和尸塊、犯罪現場照片、福爾馬林藥水打交道,他在后來的各種宣傳採訪裡,一句抱怨沒有,只是有點憂郁一件事:“工作節奏實在是太亂了。有時候拍戲確實累,就吃得比較多,沒減下肥。”
他對于這部劇的重視,還體現在表演之外。以前不看自己演的劇的潘粵明,跟著網友一起追劇,看彈幕看得“既過癮又眼暈”﹔從來沒用過豆瓣的他,為了看觀眾評價專門下了app,看到9分分數他有些小竊喜。這份認同,讓潘粵明自己都意外。
遺憾:影視劇“通病”那些事
不過,就算制作再精良,任何影視劇都難逃“穿幫”的窠臼。該劇上線不久,就被網友扒出了幾處“硬傷”。
例如,兄弟二人與變態殺人犯對峙之際,鏡頭給到關宏宇時后面有隻手。
還有就是這場打斗戲中,潘粵明的替身出鏡了。
不過“穿幫鏡頭”都是影視劇的“通病”。這也從側面說明,這部劇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不得不說,《白夜追兇》就是憑借過硬的制作贏得了廣大網友的支持。打鐵還需自身硬,國產劇的未來還需要更多像《白夜追兇》這樣的良心作品出現。好的作品,不用多說,觀眾也自然會為你爆燈轉身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