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七部委聯手重拳出擊,將ICO明確定性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后,禁止代幣發行融資的一把火燒到比特幣。
近日,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相繼發布公告稱將停止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上的所有交易,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的動作也意味著比特幣在國內的場內交易之路被全部封死。

比特幣身陷泥淖
比特幣自2009年誕生便備受矚目,從2010年的0.003美元一個狂漲到如今的3000美元以上,七年之間翻了100萬倍。這樣的爆發性增長讓投機者們趨之若鶩,想用它實現暴富,“一幣一別墅”的段子也隨之在幣圈流傳開來。
理智的投資者看好比特幣去中心化、匿名性、難追溯的特質,甚至認為它可以大有作為成為結算手段,但任何一臺連接互聯網的電腦都可以進行點對點比特幣轉賬,資金流動只依賴于網絡,不需要通過銀行等第三方機構的特性,也讓比特幣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洗錢通道。
雖然央行明令禁止數字貨幣融資和交易平臺用法定貨幣兌換數字貨幣活動時,沒有明確提及比特幣、以太幣,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一年里,通過ICO籌集的高達16億美元的資金,比特幣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比特幣、ICO項目、其他數字代幣,大家相互推動,ICO爆火從而拉高比特幣的價格,而比特幣價格的上漲,又讓投資者們瘋狂撲向ICO。當ICO暴富謊言被揭穿,比特幣的泡沫也隨之破滅。
率先表態的是比特幣中國,9月14日,比特幣中國發布公告稱,將在9月30日關停一切交易,比特幣中國的礦池(國池)不受影響,繼續正常運營。
“本次火幣網將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業務,目前,我們已經停止了用戶注冊。按照交易業務的安排時間表,會在9月30日前通知所有用戶即將停止交易,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數字資產兌換人民幣的業務。”火幣網相關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起初火幣網只是停止人民幣交易業務,其他業務不受影響,但形勢每天都在變化,一天之后,火幣網宣布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業務。OKCoin幣行也修改公告,將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業務。
由于監管機構并沒有宣布比特幣及數字資產本身非法,平臺依然希望能給用戶提供合規的數字資產服務。一家比特幣交易平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接下來平臺該怎么走,高管們正在商量。而據知情人透露,目前各比特幣交易平臺負責人、高管等都要在北京配合調查,按照監管要求,各交易平臺股東、實際控制人、高管、財務負責人等在清退期間要全力配合相關工作。
專家:比特幣是披了高科技馬甲的烏托邦
“比特幣其實是21世紀的‘烏托邦’,而且是第一個插上高科技翅膀的‘烏托邦’。比特幣意在取代法定貨幣交易,目前沒有政府愿意放棄其管理權,接受比特幣替換法定貨幣。”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告訴《IT時報》記者,央行早已經將比特幣定義為虛擬商品,但比特幣似乎找不準自己的定位,更想充當數字貨幣。
劉勝軍進一步解釋,比特幣不可能成為貨幣,它的兩個重要特性也恰好限制了它。一是比特幣限定發行量是2100萬枚,總量固定且稀缺,這和黃金的屬性很像,而黃金早已退出貨幣的舞臺;二是比特幣去中心化,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產生,用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交易,不需要央行監管,也恰因為此,比特幣的交易在為違法活動提供加密保護,甚至成為暗網交易的重要基石,犯罪分子通過比特幣在暗網交易毒品和違禁品,從而繞開監管。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應展宇同樣認為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性,意味著國家放棄現有權力,由市場自我糾錯,現在看來條件并不成熟。比特幣的產生是一種技術手段,逐步演變成技術金融化,在ICO融資過程中,比特幣作為中介改變了交易鏈,如果放任發展,很可能會誘發一系列社會事件。
中國是比特幣價值鏈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的比特幣交易量一度占全球 90%,即使是在年初央行曾約談并且進駐檢查了國內多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時,中國比特幣的成交量也排名全球前三。
當三大交易平臺“全軍覆沒”,投資者們該怎么辦?劉勝軍認為,比特幣的私下交易在中國仍將被允許,這意味著流動性大大降低,對普通人而言,參與比特幣變得非常困難。應展宇則表示,場外交易是投資者之間你情我愿的個人行為,投資者們鋌而走險的同時也應風險自擔。一位幣圈的投資者告訴《IT時報》記者,場外交易也有風險,受此次風波影響,一些比特幣持有者著急拋幣卻碰上騙子,比特幣轉出去,買家的錢并未到賬,因此自己只敢跟熟人交易。
監管層對比特幣的干預似乎比想象中更為嚴格。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監管機構已經決定全面禁止中國的比特幣交易渠道,不僅僅局限于關閉比特幣交易所,更大范圍的管制措施可能包括禁止中國大陸訪問外部比特幣交易所網站,如美國的Coinbase和中國香港的Bitfinex。
受關停消息影響,14 日晚,比特幣中國平臺顯示,比特幣報價(相對于人民幣)下跌近 20%,而萊特幣等其他數字貨幣也相繼下跌。
“沒想到會一刀切。從隱約知道消息到現在,也才 2 周時間。當時心里還僥幸想,應該會有 6 個月或者 9 個月的過渡期,循序漸進,Okcoin、火幣網這些都沒有進行ICO ,沒想到也立即叫停了,”上述業內人士告訴《好奇心日報》。

比特幣9月14-19日走勢,截圖于比特幣中國平臺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依據特定算法產生,使用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記錄的交易行為,再利用密碼學設計來確保各環節的安全性。這些數字貨幣因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特征,不受政府干涉。
有一定技術門檻的比特幣,流通起來不像傳統貨幣方便,它復雜的算法和點對點交易會讓一般人敬而遠之。這也是設計者中本聰最初的想法,通過技術手段將其發展成一種全球貨幣,不受政府和市場影響。
但實際上,從 2008 年出現,再到在 2010 第一次在現實世界獲得價格——美國的程序員拉絲勒·豪涅茨用 1 萬枚比特幣交換了兩塊價值 25 美金的披薩,至今,比特幣價格從 0.003 美元上漲到近 4000 美元,上漲近 150 萬倍。
而且,越來越多投機者入局,讓它變成了一種暴富式的投資品,尤其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暴漲后甚至流傳“一幣一別墅”的說法。同時,它也被扭曲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
從最初烏托邦式的全球貨幣演變于此,這背后最大的推動者莫過于比特幣交易平臺,它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比特幣流通的門檻。
一般來說,普通人很少會去研究或理解比特幣背后產生和交易的方法,但兼具信息中介和交易中介職能的交易平臺,則提供了炒買炒賣信息和交易便利,讓更多普通的群體也能交易。
想要入市的人,只要選擇一家交易平臺,注冊用戶、獲得一個比特幣錢包地址(一家交易平臺相當于一家銀行,該平臺的虛擬錢包則是它的銀行卡),就可以開始充值,進行比特幣買賣交易。
交易平臺讓復雜的比特幣變得簡單起來。而中國第一家交易平臺誕生于 2011 年 6 月,至今交易平臺不計其數。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在今年 4 月稱,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系統監測到國內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的活躍交易平臺有 48 家,到了 7 月,國內比特幣交易成交額為 301.7 億元,占全球總交易量的 30% 。
后來者看到,包括火幣網的李林、Okcoin的徐明星,以及自稱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等早入局者,已經通過比特幣交易賺得盆滿缽盈,也紛紛想要通過比特幣致富。在這樣背景下,整個比特幣市場投機氣氛越來越濃厚,不僅價格波動劇烈,投資者盲目跟風炒作的也越來越多。
《好奇心日報》記者接觸的一些比特幣投資散戶中,在今年暴漲的市場環境下,不少有辭職專職炒幣者。“沒有必要因為上班影響炒幣,”他們如是說。其中一名 91 年出生的投資者,從 2016 年開始炒幣至今,僅比特幣已經賺幾十萬,這還不包括以太幣等其他虛擬貨幣資產。
根據《財新》報道,自 2013 年以來,監管當局就對數字貨幣的二級市場的扭曲效應感到風險巨大。當時比特幣在中國境內的交易量,超過了全球交易量的九成,并把比特幣推向了 8000 元的歷史高點。
但中國監管當局認為,虛擬貨幣的交易場所包括其二級市場的風險相當大。《財新》報道, 2013 年之后,監管當局一直在帳戶實名制、禁止加杠桿、反洗錢等角度落實對相關交易所的限制,目前比特幣在中國境內交易量占全球的占比,已經從 2013 年的九成下降到目前不到三成。
但最終監管當局決定關停所有比特幣交易平臺。互金協會指出,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中國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9 月以來,在監管當局陸續封殺ICO,關停比特幣交易平臺。圈內比特幣玩家,也因此分為兩撥。
一撥人在做清退工作,最新消息目前各比特幣交易平臺負責人、高管等都不得離開北京,要配合調查,并于 9 月 20 日 18 點前,制定無風險清理清退方案。
另一撥投資者則分成兩派,一派已經進行提幣提現,另一派則持續持有。后者認為,雖然國內監管如此,但也正是去除了投機者泡沫的好機會,讓比特幣恢復到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本質上。
這部分資深玩家還認為,當局打擊的是比特幣交易平臺,不是比特幣,而且打擊的是境內的場內交易,而不是場外交易。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好奇心日報》,許多玩家從國內交易平臺提幣到自己的虛擬錢包里,尋求場外交易或海外交易平臺。“現在是錢包的春天,”上述人士說。平臺上的虛擬錢包,用以在該平臺買賣貨幣,但除此之外,玩家通常還會有其他第三方平臺獨立虛擬錢包。
“不要把所有幣放在同一個錢包”是幣圈玩家的一個準則。因為這個市場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比如 2013 年,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GBL ,以遭黑客攻擊為由跑路,用戶損失 2000 多萬元。為了保護自己的虛擬貨幣財產,玩家需要建立多個錢包。
而場外交易,則是不經過交易所私下買賣。一般來說,玩家A把虛擬幣轉投玩家B ,再把錢給投 A 。場外交易可以在微信、QQ群等線上先聯系,基于一定的信任基礎下進行交易,或找人做第三方擔保。當然也有國外 LOCALBITCOINS這樣的比特幣場外交易場所存在,充當第三方擔保的角色。
如果場內交易渠道不暢,場外交易將會成為主流。雖然它較為分散、不成規模,不會引起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但問題也不少。
根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在此前 5 月時,國內交易平臺停止提幣的數月中,中國誕生了一個龐大的場外比特幣交易市場,比特幣投資者蜂擁入這一市場并自發形成了一整套的操作流程。
這些場外交易者通過場外機構或者社交軟件進行交易,甚至有一些交易群出現了投資者自行開發的智能插件——這種智能插件可以統計交易群內即使的交易價格信息,并匯總形成目前的交易價格走勢表。

據澎湃接觸的業內相關人表示,場外交易蘊藏大量非法金融活動風險,虛擬貨幣的交易更加不可控,但可能監管部門認為可以通過公安偵查手段去一一突破。
還有一部分資深玩家則在尋找新加坡、日本等海外機會,看哪個地區或國家政策比較寬松。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關停交易平臺,但就在 9 月 18 日,日本金融服務局批準了 Coincheck 作為該國第一個許可的密碼數字貨幣交易平臺。
也正是各國政策不一。國內很多資深玩家并沒有因為政策原因而輕易提幣提現。“不會全部提現的,會保留一定的幣量,”一名業內人士告訴《好奇心日報》。他表示,普遍來說,他們這批人依然看好比特幣市場,如果現在退市,反而被他人抄底,之后想再進入市場,難度就很大了。
的確,國內情況雖然如此,但其實比特幣價格總體波動并不大。截至發稿,火幣網上比特幣報價為 23117 元,單日漲幅為 5.13 %,相較于 9 月 15 日的最低價 16827 元,已經漲回近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