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 “前衛藝術”,我們通常會想到美術館里那些被束之高閣的詭秘作品,它們不拘泥于傳統的創作形態,綜合利用各種方法,表達創造者放肆熱烈的情感。
自 20世紀初以來,世界經歷了兩次大的戰爭。隨著世界格局和人們的思維方式的變化,前衛藝術也在經歷井噴式的發展。
畢加索的立體主義(avant garde art)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后人用 “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來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
在經歷 “藍色時期”、“玫瑰時期”的創作階段后,1908年,畢加索和布拉克一同創立了“立體主義”。他們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于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
未來主義帶來的改變( avant garde art)
1909年2月,意大利詩人、作家兼文藝評論家馬里內蒂在《費加羅報》上發表了《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一文,標志著未來主義的誕生。他強調近代的科技和工業交通改變了人的物質生活方式,人類的精神生活也必須隨之改變。
未來主義旨在根據人類以往的發展和科學知識來預言、預測未來社會發展的前景,以便控制和規劃目前的進程,更好地適應未來。
達達:藝術就是偽命題( avant garde art)
提起達達,我們通常會想起杜尚和他的《泉》,以及一系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品。
1916年2月,蘇黎世某胡同一個叫“伏爾泰”的酒館開張,標志著達達的誕生。酒館里聚集著來自各個國家的藝術家,他們創造了“達達”這個名稱。
在達達主義者的眼中,藝術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他們通過反美學的作品和抗議活動,表達對資產階級價值觀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絕望。
超現實主義:打破規則( avant garde art)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說道: “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識的流露?!?/p>
基于這樣的理論背景,超現實主義致力于探索人類的潛意識心理,主張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相融合,展現人類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抽象表現主義的自由不羈( avant garde art)
作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杰克遜 ·波洛克執著于追求藝術情感的真實表達,并勇于嘗試一切有助于情感表達的繪畫形式,最終以極富挑戰的行動繪畫創造出自由不羈的抽象表現主義新作,從而成為20世紀40年代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在其作品恒久魅力的背后,是深藏在線條交織與色彩碰撞中的強烈情感表現以及勇于突破傳統的挑戰精神。
波普藝術橫空出世( avant garde art)
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橫空出世,它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的關連,直接借用產生于商業社會的文化符號,進而從中升華出藝術的主題。
6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代替了抽象表現主義而成為主流的前衛藝術。它的出現不但破壞了藝術一向遵循的高雅與低俗之分,還使藝術創作的走向發生了質的變化。
松散的藝術組織 ——激浪派(avant garde art)
藝術有時也需要一點幽默感,比如激浪派,它的精神是 ——把藝術弄的不像藝術。
激浪派不是一個現代藝術運動,也不是一個藝術風格,而是一個在 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在歐美的松散的國際性藝術組織。
這個組織中的藝術家來自世界各地,他們的藝術創作活動各式各樣,其中有相當多的表演藝術的做法,如乘火車故意不買票,保持一天的沉默,吃飯,把身上所有的毛發剃光等等。
觀察和反映現實的藝術( avant garde art)
21世紀初,來自美國的超級寫實主義畫家查克·克洛斯以呈現“人工的自然”為目的,創造出了許多受博物館和收藏家追捧的藝術作品。
為了更真實地表達事物原本的模樣,不含主觀感情、用大家共同的眼睛來觀察和反映現實,在超寫實主義的繪畫中,畫筆即是相機,必須做到純客觀地、真實地再現現實。
超級寫實主義用絕對的逼真現實,讓我們對真假重新作出思考。
宅己 ——前衛藝術和家居的碰撞(avant garde art)
縱觀整個藝術發展史,每一種藝術流派都依托于所處的時代而存在。藝術植根于生活,并與生活互為鏡像。
就像黑暗中乍現的一束光,或者夜空中偶然劃過的隕石,它帶來驚喜,同時也讓人清醒,我們渴望與之發生關系,讓生活接近它最真實的樣子。
關上門,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宇宙,我們在其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光束。當前衛藝術邂逅現代家居,就像一道光以 3乘10的八次方每秒的速度靠近,它會讓你真切感受到這個世界的體量。
如果藝術是一把標尺,我們用它丈量出生活中嶄新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