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蔣長林發現自己不僅莫名其妙地簽了驗收書,還被硬塞了一筆說也說不清推也推不掉的錢。不知所措的蔣老來到了檢察院門口,但上一次坐牢的經歷使他退縮了,再加上蔣葦即將和羅漢生結婚,他實在不想在這個時候發生些什么。羅漢生被任命為省委副書記,對他寄予厚望的賀書記讓自己的秘書老周跟著羅漢生。鄭建國依舊盯著小銅礦的事不放,馬明依然推搪。水庫后壩的落成典禮按期舉行,衛琴帶著數碼相機拍下了大壩宏偉壯觀的景色。心里有愧的蔣長林不敢離開大壩半步,但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暴雨中水庫后壩因水泥不達標出現了裂縫,蔣長林立即向馬明申請開閘泄洪。馬明知道所謂的承建商陳志豪只是幌子,實際上后壩是由興隆實業公司建造的。他前去質問胡志東,江峰交待是盧慶林為了追求利潤嚴令這樣做的。而如今,盧慶林已攜帶四百萬贓款逃跑了。馬明慌了,這個責任太大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即將到來,水庫后壩已經出現裂縫,險情隨時可能發生。只有一條路可以提前通知疏散群眾,那就是炸毀大壩,否則,十五萬人將在睡夢中被奪去生命。 第十四集馬明知道自己說服不了賀書記,便讓蔣長林以專家的身份趕到省城請求賀書記批準立刻疏散人群、炸毀大壩。賀書記震怒,雖然蔣長林閉口不談,但他清楚一定是大壩質量有問題。然而十五萬人口的性命危在一旦,解決問題是第一位的,為保住峽口市區和國家大動脈京九鐵路,賀書記決定炸后壩泄洪,引水進山,疏散后山村民的工作緊急展開。鄭建國在疏散群眾的過程中發現,所謂的小銅礦實際上是金礦。在長期調查取證的過程中,他已經懷疑這座礦是鐘啟明和胡志東在馬明的庇護下開采的,并且很可能是一座金礦,同時,他已經掌握了胡志東是大壩真正的承建商以及馬明妻子受賄的證據。鄭建國將鐘啟明和現場繳獲的金砂帶上了車,繼續到各村組織群眾撤離,可來到坡坪村果汁廠,卻遇到那里的農民不肯舍棄全村傾囊購買的新機器。不清楚是否肯定要炸壩的鄭建國打電話詢問馬明,面對峽口的現狀,鄭建國悲憤不已,忍不住將他掌握的情況質問馬明,恐慌的馬明意識到,只要鄭建國在,他多年來苦心孤詣建立起來的清白的名聲將被徹底摧毀。突然,他發現自己所在的地方為信號盲區,罪惡的想法頓時浮上心頭。馬明表示炸壩前十分鐘會用電話通知鄭建國撤離,可時間到了,馬明卻拿著手機踏進了信號盲區。 第十五集 一聲巨響驚呆了果汁廠所有的人,大壩爆破了,洪水洶涌而來。為了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鄭建國等黨員犧牲了,鐘啟明和現場繳獲的金砂也被洪水卷走。衛琴雖然被救卻陷入深度昏迷。馬明已無退路只得和胡志東結成統一戰線。為了不讓事實浮出水面,馬明將衛琴送進妻子的醫院嚴密看護起來,不準任何人接觸。炸大壩究竟是因為泄洪需要,還是因為它本身有問題扛不住洪水的襲擊,這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只有賀書記保持緘默,他表示災后重建才是當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羅漢生前往峽口,負責災后重建工作。封省長認為大壩質量一定存在問題,而且事情發生在峽口,馬明難逃干系。他一方面叮囑李雅疏遠馬明,一方面讓她密切關注衛琴的搶救工作,并讓她在協助羅漢生組織災后重建的過程中,到峽口摸清大壩的真相。為了轉移大家對鄭建國死因的懷疑,馬明寫了一封匿名信,向封省長舉報蔣長林受賄。封省長表面按兵不動,心里卻在琢磨賀書記對大壩問題的態度。他知道賀書記還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而自己已擔任省長多年,他自認為他將是下屆省委書記的最佳人選。如果賀書記明知大壩有問題卻壓著不查,那就是嚴重的政治錯誤,賀書記在峽江的任職也將提前宣告結束。 第十六集 洪水過后百廢待興,但一些農村的強勞力卻撂下急待耕種的土地進城打工,原來,大家眼看著剛建好的大壩竟這么不堪一擊,對政府徹底灰心失望了。羅漢生除了愧疚也說不出讓大家留下來的理由,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讓老百姓重新建立對政府的信心,回到這片生養他們的土地。賀書記找蔣長林談話,蔣長林終于承認大壩質量確實有問題。賀書記讓他保持沉默。蔣長林知道,他是由羅漢生親自任命的,現在又是羅漢生的岳父,一旦他簽字受賄的事暴露,作為省級領導,羅漢生就必須承擔用人不察、對親屬管教不力等等罪名。除了保持沉默,蔣長林別無選擇,但賀書記為什么也壓著不查,這讓他百思不解。胡志東借災后重建好好地表現了一番,既捐款又建學校,極大地改變了他在羅漢生及賀凡心目中的形象。興隆鄉是重災區,坡坪村的農經會在重建工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羅漢生認為應該在全鄉推廣農經會,馬明卻以農經會抗稅為由表示反對。重建需要資金,峽口市本就貧困撥不出款,再加上興隆鄉為了樹立假典型積欠了農民大量白條沒有償還,資金又成了羅漢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第十七集 為了兌現農民手中的白條、并解決重建資金,羅漢生決定拍賣馬明一手建立起來的新的市府大樓。看著自己多年的努力就這樣被賣了,馬明心里說不出的窩囊。省委任命羅漢生兼任峽口市委書記,羅漢生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農經會,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發展加工業。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羅漢生將興隆鄉擱置多年的體制改革問題重新提上議事日程。和三年前一樣,此舉又招致大家的不滿,賀書記勸羅漢生暫時擱一隔,一切還是要以社會穩定為前提。李雅不斷地將第一線的情況向持觀望態度的封省長報告。蔣葦的到來給了羅漢生極大的安慰,就在這團聚時刻,傳來農經會要起用法律手段狀告鄉政府亂收費的消息。 第十八集 農經會以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力,羅漢生認為這表示鄉政府已經到了必須進行體制改革的時候了,但省里依舊將改革壓下,要求先與農經會協商。農經會態度強硬,除非政府答應以后完全按照中央文件收費,而政府在思想上卻根本接受不了群眾告政府這一現實。羅漢生意識到要進行體制改革首先要轉變政府人員的思想,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而自己卻勢單力孤,羅漢生盟生了辭職的想法。羅漢生的辭職信引起賀書記激烈的思想斗爭,改革和穩定雖然是一組矛盾,可不改革就不能發展生產力,生產力不發展人民的生活就得不到改善,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的穩定問題。賀書記終于同意以興隆鄉為試點進行體制改革。這一次,羅漢生從思想上入手,一個個耐心勸解、一個個費心安排,體制改革工作在平和有序的狀態下安全著陸。根據鐘平縣委的調查材料,死難人員中的鐘啟明有私開金礦的嫌疑,但因金礦被淹、也沒有其它人證物證,鐘啟明依然和鄭建國等六位黨員被授予烈士稱號。鄭建國家里被盜,而被盜的僅是鄭建國的一本筆記本。 第十九集 陳桐因炸壩時沒有勸說鄭建國撤離愧疚不已,對鄭的死因始終存疑。特別是小偷僅偷走了鄭建國家里的一本筆記本,陳桐感到,鄭建國的死不是偶然的。他私下去電信局查了鄭建國的手機,發現最后和鄭建國通電話的是馬明,又從鄭建國的工作日志里看見寫著大壩、金礦的字跡。陳桐分析,鄭建國可能掌握了一些馬明在大壩、金礦問題中的線索,馬明有殺人滅口的嫌疑。他寫信給封省長,希望省里對鄭建國的死因立案調查。封省長卻以事情發生在峽口該由峽口組織調查為由,將這燙手的山芋扔給了羅漢生。胡志東刻意接近賀凡終于見效了,賀凡開始對胡志東有了好感。看到陳桐遞交的材料,羅漢生震驚了,由于涉及的是市長馬明,又沒有可靠的證據,羅漢生也不敢輕易有所舉動,僅在暗中留意此事。胡志東希望得到賀立斌的庇護,卻被賀立斌一眼看穿,賀立斌絲毫不給他可趁之機,并且不允許賀凡再和胡志東來往。 第二十集 賀凡在胡志東的電腦中發現一個名為“金子”的加密文檔,開始懷疑胡志東與金礦有關,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她和陳桐聯手調查此事。他們查到承包水庫工程的其實是毫無資質的雜牌公司。此時,衛琴清醒了,證實了鄭建國等人的死亡是馬明造成的,但賀書記卻認為證據不足暫時不予調查。羅漢生雖無法理解賀書記的苦心,但也不愿違背賀書記。憤怒的衛琴找到賀凡,要求用輿論的壓力迫使政府調查此事。封元一將那封舉報蔣長林的匿名信轉給羅漢生,他要看羅漢生怎樣處理這件事,如果羅漢生不予處理,那就說明他有私心,在下屆省委書記的候選人中,封元一就將少一個競爭對手。但這封信卻被周秘書私自扣下轉交給賀書記。賀書記找封元一談話,婉轉地批評了他的做法。隨著陳志豪、江峰的失蹤,再不展開調查很可能斷了線索,羅漢生決定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事情逐步敗露,胡志東和馬明慌了陣腳,將希望寄托于封省長,而明哲保身的封省長又怎么可能去趟這潭渾水呢? 第二十一集 賀立斌扣下了賀凡關于大壩質量問題的文章,這讓賀凡極不理解,而事實上,賀書記的苦心又有誰能夠理解呢?賀立斌得知羅漢生背著他組織聯合調查組,非常氣憤,前往質問羅漢生,命令羅漢生必須服從上級。見賀書記被自己氣得心臟病發,羅漢生十分愧疚,在周秘書的陪同下前去看望賀書記。賀書記告訴他,當前主要工作是災后重建,大壩的問題不是不查,而是緩查。馬明得了晚期肺癌,他來到鐘平縣,看著他曾經為之付出了青春和熱血的土地,以及將他視為恩人的淳樸的鄉民,他后悔了,后悔為什么會一念之差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他感到愧對黨、愧對這片養育他的土地。 第二十二集 時日不多的馬明為求得心里的解脫主動要求去最艱苦的石壩鄉蹲點修渠,馬明的轉變使胡志東不得不自謀生路,他決定利用賀書記不愿查大壩的心理攪渾這潭水。由于羅漢生停止調查,眾人極為不滿,陳桐和賀凡暗地里繼續調查,終于查出承包水庫工程的其實就是胡志東的公司。衛琴在整理大壩照片時發現,事發前大壩上就有了裂縫,這說明大壩確實存在著質量問題。胡志東鋌而走險,向李雅投寄了舉報蔣長林受賄的匿名信,將大壩質量問題全盤推到蔣長林身上。封元一正想激化羅漢生和賀書記之間的矛盾以坐收漁人之利,李雅心領神會,馬上將信轉交給羅漢生,并且告訴羅漢生,先前有一封同樣內容的信已經轉給羅漢生了。羅漢生這才知道,是周秘書私自扣了他的信并轉給了賀書記。羅漢生非常生氣,他來到賀書記辦公室,問賀書記為什么刻意隱瞞他這么重要的情況。一番深談,羅漢生終于明白了賀書記的苦心。原來賀書記為了全省的長遠利益,將滿懷希望寄托在羅漢生身上,并將向組織推薦他擔任下屆省委書記,帶領全省人民脫貧致富。而查大壩必定查到蔣長林,用人不察、對親屬管教不力等罪名必將影響羅漢生擔任省委書記這樣重要的崗位。羅漢生思考了一夜,但他始終無法背棄自己的原則,他認為,政府首先應該取信于民,否則就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大壩事件已經影響到政府的誠信,再不將真相公之于眾,人民就將對政府徹底失去信心。一個沒有群眾擁護的政府又怎么可能長治久安。在災后重建的關鍵時刻,建立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比誰來當省委書記更加重要。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蔣葦,希望她能說服蔣老去檢察機關自首。 第二十三集 曾經飽受牢獄之苦的蔣長林實在無法面對監獄里的生活,蔣葦也怕他承受不了,默默地將他送上前去加拿大的航班。李雅知道,蔣長林一走,羅漢生就將成為眾矢之的、有口難辯。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李雅還是被羅漢生無私無畏的精神折服了,她悄悄將蔣長林的航班通過拷臺留給了羅漢生。羅漢生及時趕到機場勸回了蔣長林,但脆弱的蔣老始終無法面對自己所犯下的錯,最終選擇以死來逃避現實。父親的死使蔣葦無法再面對羅漢生,她向羅漢生提出離婚。蔣長林事件果然影響到了羅漢生,謠言四起,省里開始對他進行外調,但清者自清,唯真唯實的羅漢生又有什么把柄可以讓人抓呢? 大結局第二十四集 蔣長林的一封公開信,使一切浮出水面,賀書記意識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自己卻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投鼠忌器,從某種意義上說羅漢生的政治品質比自己更為成熟。胡志東鋃鐺入獄,肺癌晚期的馬明撐不住進了醫院,他別無所求,只希望他這最后的努力能為他的黨性保持一點純潔性。賀書記前往北京向中央檢討自己壓制調查大壩的錯誤,并推舉羅漢生繼任省委書記。賀書記只有一個心愿,就是改變全省農村的落后面貌,他沒有責怪羅漢生一再將自己推到火焰刀口上,通過大壩事件,他對羅漢生更加充滿了信心。羅漢生從北京回來了,他將成為峽江省新一任的省委書記,當他踏上峽口地界時,發現往常浩浩蕩蕩的迎賓隊伍沒有了,等在路邊的是一個他那么熟悉、那么期待的身影,是他這一生都不可缺少的港灣,是一盞隨時都為他點亮的燈。